内容详情
如何做好企业纪检监督工作
分类:
职工文苑
作者:
李娟
来源:
岩土公司
发布时间:
2024-12-04 16:43
企业纪检监督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经营活动中是否落实了党的方针、政策,内部决策是否正确科学,内部领导人员是否存在腐败、滥用职权的现象。协助企业党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,督促检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,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进行监督,通过这些方面的工作促进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,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。
一、企业纪检监督工作的重要性
(一)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体现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中多次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: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”“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工作机制,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”。企业纪检部门在持续开展纪检监督工作的同时,要将党的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深度融合,让纪检监督工作逐步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抓手。
(二)坚持纪检监督工作是发挥党的领导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必然要求
从近年来国资委巡视组向多家中央企业反馈巡视情况看,部分企业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够坚决深入,存在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问题,部分党委政治站位不够高,主责主业不够突出,党委发挥“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实”作用不够等问题仍然存在。纠治和防范上述问题,必须发挥强有力政治监督作用,既监督发现问题立行立改,又确保建立长效机制。开展纪检监督工作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,避免企业内部腐败和不作为现象的发生,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,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。
二、企业纪检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和难点
(一)对企业纪检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、认识不够
在开展纪检监督工作的过程中,发现部分企业对纪检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,使纪检监督工作流于形式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。第一,企业内部的领导对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认识不够,认为开展纪检监督工作不仅对企业发展没有帮助,还可能打击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,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。第二,部分干部员工对纪检监督工作不重视、不理解,认为只有业务才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,对纪检监督工作产生抵触心理,导致企业的纪检监督工作难以顺利开展。
(二)企业发挥职能作用不明显
由于基层纪检监督机关对监督工作职责定位把握不准,在实际工作中,经常出现越位、缺位、错位问题。一是越位问题,主要表现为应由牵头部门承担完成的任务,职能部门却不履行监督职责,把责任全部推给纪委,纪委被动地承担和履行了不该履行的职责。二是缺位问题,一些基层纪检监督机关对组织与协调的关系理解不透,注重组织,忽视协调,导致有些工作该分解的没有及时分解,该督办的没有督办。三是错位问题,一些纪委对自身工作定位不准,对部门各负其责与纪检监督机关组织协调认识不清,对落实“一岗双责”与纪检机构组织协调认识不清,存在着包揽过多甚至替代职责的情况。
三、如何做好纪检监督工作
(一)明确“两个责任”,做好党内监督
纪检监督机关要按照“三转”要求聚焦监督执纪问责,把不该纪检监督机关牵头或参与的协调工作交还给主要责任部门,正确认识直接监督和“监督的再监督”职责定位,使纪检监督回归职能本位。监督责任可分为两个方面,一个是监督的主体责任,一个是监督专责,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组织的职责所在,党领导一切就要对一切负责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,“党内监督是全党的任务,第一位的是党委监督,不能一谈到监督就只想到纪委或推给纪委”“党委监督是全方位的监督,包括对党员的批评教育、组织处理、纪律处分等工作,党委要任命干部,更要监督干部”。纪检监察机关的专责监督是《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》等规定的,履行的就是教育、监督检查、问责、受理举报、查办案件、处理处分等专门责任。
(二)创新工作方式,以监督促进中心工作
纪检监督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,主动深入生产、深入第一线,改变以往单纯执纪办案的工作方法,一切工作服务于企业经济建设,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进行。一是要积极主动地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监督。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中,从规范采购程序、降低采购成本到推进投入产出的成本核算等方面,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。二是要把事后检查变为事前、事中监督,发现问题提前沟通解决,达到防腐目的。三是要正确区分是非界限,在实际工作中,要深化运用“三个区分开来”,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、创造性调动好、保护好、发挥好。四是把廉政教育培训纳入党员、领导干部定期培训计划,借力“互联网+”教育模式,利用微信公众号、抖音等推送党规党纪专题教育、家风家教专题教育,涵养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之德、正直之品等,增强党员干部宗旨意识,践行廉洁自律,推动党纪党规教育常态化。
(三)紧盯关键岗位,强化监督执纪问责
坚持执好纪,切实加强对各级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,确保政令畅通。坚持问好责,强化对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情况的监督,加大行政问责力度。坚持把好关,深化重点领域、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特别是“一把手”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,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,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,确保权力正确行使。
习近平总书记说过“坚持制度治党、依规治党,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”。“没有健全的制度,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,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”。很多腐败是因为业务制度有漏洞或者不按照制度执行产生的,制度流于形式就会成为无人畏惧的“稻草人”,要扎紧制度的笼子,不仅要强化监督制度预防腐败,更要完善业务制度,建立健全业务制度才能让腐败无处下手。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制度,发挥示范作用,职能部门要定期检查制度执行情况,通过强化制度观念、责任意识、组织领导、监督检查等,才能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。要善于抓住监督检查、案件查办、教育预防等纪检监督重点工作,从而带动全局工作推进,紧紧盯住重点领域、重点行业、重点岗位,盯住管钱、管物、管人、管项目的单位和干部。
(四)管好关键人,加强纪律教育
现在很多干部之所以违纪违法,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纪律不上心、不了解。很多人认为只要不违法、不犯罪就没什么。我们当了领导干部,拥有了权力,就是在驾驶权力之车,有的人说纪律处分条例里面的规定纪委的人才需要掌握,恰恰相反,懂纪律、知纪律、守纪律是每个人的义务,这就和开车一样,司机不懂得交通法规能上路吗?今年党中央部署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党纪学习教育,就是让干部从“学纪”入手,知纪、明纪、守纪,使纪律成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。
要把教育管理监督贯穿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培养全过程,对干部有苗头性的问题及时发现、及时提醒,干部就会少犯错误。一个干部蜕化变质,往往是从“小事小节”开始的。如果在问题萌芽之初及时与干部谈心谈话、提醒告诫,干部就会少走很多弯路。做实对干部的日常监督,要将监督触角向“八小时之外”和线上延伸,防止出现盲区。要常态化开展任前廉政谈话、提醒谈话,及时了解干部的思想动态,让他们习惯在监督下工作、生活、行使权力。要坚持把纪律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相结合,把理想信念教育、党章党规党纪教育等列入年轻干部教育培训必选课程,让纪律教育深入人心。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和系统内身边人案例的学习,让干部知道哪些事绝对不能做,划出警戒线和红线,规范干部的言行举止,营造激浊扬清的干事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