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 !

全部
  • 全部
  • 产品管理
  • 新闻资讯
  • 介绍内容
  • 企业网点
  • 常见问题
  • 企业视频
  • 企业图册

内容详情

读《人世间》 品人间事 于大爱大义中 感受初心使命

分类:

职工文苑

作者:

王丽媛

来源:

岩土公司

发布时间:

2024-12-11 12:49


2022年,《人世间》作为央视开年大戏爆火,我专注地追完了整部剧,很多情节让我动容落泪:郑娟夜以继日照顾瘫痪的周母、周父周母相濡以沫的感情、周父去世后周母无畏追随、周家三姐弟为事业为爱情奔波以及六小君子为友情为事业奋斗......前不久,我初次展读《人世间》原著,再次被小说中的人物群像所吸引,所感动。无论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周志刚夫妇、一身正气的周秉义、充满理想主义的周蓉、重情重义的周秉昆,或是与他们生长于斯的蔡晓光、郝冬梅、郑娟、秉昆的酱油厂六兄弟,或是关爱青年人成长的曲秀贞、周秉昆事业贵人邵敬文,亦或是光字片出身一步步成为公安局副局长的龚维则、一生特立独行曾救助过郑娟后来开书店淡泊为生的水自流,甚至周家的第三代周楠、周玥玥、周聪等人物,均有声有色、活灵活现在我的心灵图景之中,争相诉说着共和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直至21世纪第二个十年将近60年的鲜活历史。上山下乡、三线建设、知青返城、恢复高考、出国潮、国企改革、工人下岗、棚户区改造、反腐倡廉......历史转折中社会生态和人物命运的巨大变化,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,都得到了真切、具体而鲜活的呈现。

毋庸置疑,《人世间》塑造的主角周秉昆是极成功的,作家在他身上倾注了最多的情感和笔墨,并以他作为小说情节的推动者,读者为他生活与命运的坎坷而伤感、惋惜。然而,整部作品中,最令我感动和深思的却是周秉义。周秉义是周家的长子,为人做事有原则,性格随和,有血有肉、有情有义,他的形象恰恰是党员干部正面形象,是值得人人称颂的平凡而独特的英雄,是难能可贵的存在。

回望周秉义的一生,可以说是顺风顺水,是整个光字片同龄人学习的榜样。作为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,他自小品学兼优,上山下乡运动中,他因勤劳、正直、友善和才华得到赏识和重用。恢复高考后,他以高分考入北京大学,在人才辈出的北大依然是出类拔萃的,成为学生会主席。毕业后他放弃了留京发展的机会,主动要求回家乡工作,靠着自己的努力,一步步成为副厅级领导干部。调任大型军工企业任党委书记后,凭借自己的人脉和人品,顺利扭转军工厂破产困境,度过艰难的转型期,政绩斐然。在前往北京任职的途中,他被中纪委拦截去当了司长,随后平步青云,仕途坦荡。多年后,在一片不解的眼光里,周秉义主动申请平级调回出生的城市任副市长,主管旧城改造和招商引资。周秉义依靠个人能力、智慧与魅力,将光字片”——这片镌刻了几代人回忆、现已糟粕不堪的几万户烂房危房,拆迁、改造成美丽舒适的花园社区。已到退休年龄且在疾病缠身的情况下,他又因无数百姓的举荐和组织的挽留,决定带着群众的信任和组织的重托继续奋战,又将两三个危房片区,动迁、改造成现代化街区,直至累倒在工作现场。

我们以旁观者的视角评价周秉义的官场生涯,可谓是大公无私、一心为民,但其在任职期间仍受到三次重大非议,第一次是从军工厂书记调走去其他地区任新职时:职工宿舍区许多人家放起了鞭炮,曾经的几名电工在电线杆上安装了一只大喇叭,反复播放毛泽东的诗词歌曲《送瘟神》。那些口口相传的关于他是一名好干部的种种事迹,也变成了他收买人心、虚伪、狡猾、善于施展蒙蔽手腕的确凿证明。第二次是光字片改造,周秉义虽然做出了民生实事,但是因为光字片的住户不满其从城市近郊搬到了城市远郊,以为周秉义从中谋取了私利,不断加以阻挠。第三次是国家反腐的过程中,检举周秉义的揭发信多得像雪片似的。他们很难相信经手上亿工程款的周秉义,不仅政绩斐然,而且公正廉洁,两袖清风。实际上,周秉义从来不做且不屑做贪污受贿等腐败之事。

从文学回归现实,梁晓声笔下周秉义所展现的个人魅力和家国情怀,值得大家传承和彰显。

一是坚信知识改变命运。周秉义酷爱读书,无论是青年时组建的读书小组,还是后期希望自己能在校园里做一位受人尊敬的知识分子,周秉义的一生都没有放弃过对知识的渴求。丰富的学识,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的三观,为人之要、为官之道也在这一阶段塑形,很大程度上助推了他在仕途上的光明前景。二是浓郁的家国情怀。在家庭里,他扮演着好儿子、好女婿、好丈夫的角色。在国家层面,他作为一名好干部,为国家呕心沥血,对党组织的绝对服从,真正地达到了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的程度。最具代表性的一幕是岳母问他想去哪里工作的时候,他说自己想去大学任职。但岳母执意想让他为国家办实事,他只能接受党组织的安排去濒临危机的军工厂当书记,帮助国家解决军转民的问题。家国情怀最典型的体现是完成周父夙愿。周父从大西南回归之始,就着手改造位于光字片的居所,他四处寻找建筑材料,用瓦刀一遍遍地抹墙……希望用绵薄之力去改变自家残破的居所。虽然一刀一瓦带来的实际效果甚微,但父亲佝偻着腰抹墙的身影,在周秉义心中打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。所以他以无上的勇气面对非议,重返家乡,其目的直接且明确:上为黎民百姓,让光字片的父老乡亲从根本上改变居住环境;下为实现父亲的梦想,让家人能住上可以称为房子的房子。这一段描写,是作家对周秉义形象塑造的精彩华章。三是良好的家风。周秉义成长于普通的工人家庭,父亲常年在外建设大西南,母亲以前是街道干部,父母文化水平不高,但是鼓励孩子多读书、多到外面的世界看看,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。当周秉义成为干部之后,父母谆谆教诲,一定要清正廉洁、为民办实事。尤其是经历下乡知青之后,更加体会到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刻内涵。他这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,可以说毫无私心杂念,时刻将责任担当扛在肩,公平正义写心头。正如周秉义对自己人生道路的解释一般:我的人生道路尽管不是自己选择的,身不由己,但组织培养我,信任我,我在组织安排的不同岗位上,一向认认真真、克己奉公地工作,从来没有混过日子,所以,我对自己的人生也有满意的方面。他秉持本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,无论何时都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。

合上《人世间》这本著作,周秉义丰满而光彩的形象犹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,他肩负的社会责任感、追求公平正义的决心、坚守的底线原则等高贵的精神品格,在作家的笔墨中,浸润得最为光彩和丰实,而这些品质需要内心的坚定和无畏,才能得以传承和彰显。

总局网站群

相关链接

联系我们

地址:龙城大街107号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三局科研楼

版权所有

图片名称

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751号
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 太原

Baidu
map